陈毅是司令员,为何毛主席明确要求“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在苏中七战七捷的一个半月内,挺进准北之山东野战军亦于7月底初胜朝阳集。歼敌5000余人,但紧接着在8月7日至9日攻打泗县的战斗中却失利了。蒋军乘势占领淮北。华中首府两淮(淮阴、淮安)沦入敌手。我军撒出两淮后,一方面是南北两线敌军,对我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另一方面则是我山野、华野两支大军靠拢,兵力相对集中。

9月20日,粟裕和华中分局其他领导同志致电中央和陈毅“为了改变华中局势,我们建议,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得手后再向西扩大战果。”次日陈毅复电赞同,并向军委建议,两军的指挥部合成一个。

22日,中央电示:“同意集中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向淮海行动打开战局,望即按此方针坚决执行”。次日,又电示:“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对内)执行”。

9月底,陈毅到华中分局共同定了一个以山东野战军一部配合华中野战军主力,歼灭宿迁方向之敌,尔后西渡运河,收复淮北的作战方案。陈毅于10月1日将这一方案上报中央军委。在该电中陈毅还向军委建议:两军合一后,在军事上多由粟裕下决心。

但是,敌情又起变化,鲁南之敌进占峄县、枣庄,威胁临沂。陈毅提出山野回鲁南,华野留淮海区作战;或者全军入鲁作战的主张。10月14日,中央军委致电询问粟裕和华中分局其他领导: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

粟裕考虑:第一,当前蒋介石的进攻重点在华中,如我即刻全军入鲁,敌之进攻重点也将立即由华中进至山东,而华中将过早地丧失,对于长期作战不利。

第二,两淮失守后,敌已对我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如果我不能在准海打一个规模较大的歼灭战,则下一步转移作战将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

第三,我军撒出两淮,群众中已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波动,如不能再打一个胜仗就全军入鲁,对民心、军心不利。第四,为开展苏北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也需要再打一仗。几个月的战争经验表明,主力仗打得好,土地改革进行得彻底,干部下决心坚持是坚持敌后原地游击战争的三个必要条件。前一段的仗是在苏中地区打的,苏北地区还没有打过胜仗。所以认为全军入鲁作战的设想是很好的。但似宜在入鲁之前争取在淮海打一个好仗于是,陈毅去华中分局当面商讨,双方意见又恢复一致。

10月15日子时,陈毅等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暂缓去鲁南,先在淮海打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同日12时,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并告粟裕、谭震林复电指出:“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蒋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

此种情况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毛泽东在此电中又说:“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从陈毅的“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再到毛泽东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说明毛泽东和陈毅对粟裕是高度信任的。从此,粟裕开始负华东战区战役指挥之责,他深感重任在肩,暗下决心:要竭尽全力挑起战役指挥这一重担,不辜负陈毅的重托,不辜负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厚望。

敌人加快了向我进攻的步伐,自10月中旬起至12月上旬,粟裕为了开拓淮海作战战场,又指挥华中野战军进行了四次作战,即东台防御战、涟水保卫战、淮沭路反击战、盐南反击战。12月9日,盐城保卫战告捷,我军转入追击战。

当天,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盐城前线之捷》的评论,指出:“新四军在盐城前线痛击进犯蒋军,毙伤俘六千人,这是五个月来粟裕将军所部的第十一次大胜仗。这十次大胜仗歼灭蒋军足足有九万人。苏皖军民光荣的自卫战绩,最生动的证明了蒋军的必败。”但是,敌人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

12月初,蒋介石为了配合“国大”的召开,指使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拟订了《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作战计划,从冀鲁豫地区抽调“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到苏北战场,集中25个半旅的兵力,分四路进犯淮海地区战场突然沸腾起来了。

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陈毅设想了四个对策,于12月6日上报中共中央,并告张、邓、粟、谭:“以集中力量确保沭阳,歼击十师之一路为最好”接到陈毅的电报时粟裕正在指挥盐城保卫战。他在盐城前线分析敌我态势,也认为四路敌军中以进攻沭阳的一路对我威胁最大,只有集中我军主力歼灭这一路敌人,才能取得主动(后来陈粟会合后商定钳制整编第11师,集中兵力歼灭整编第69师)。但是华野第1师当时正在盐城作战,在沭阳方向阻击敌人的兵力单薄。

为此,他和谭震林12月8日联名发电报给陈毅:“建议山野主力迅速南下,至少进到陇海路边,以便能在两日内赶到参战。”陈毅12月9日复电,“同意所部署”,并说:“我率一纵、八师今夜移马头、沂河北岸机动位置,并兼顾打击鲁南之敌。如需要南下二夜即可到宿沭路作战。”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宿沭方向极为关注12月9日电示指出:“应待盐城作战结束,粟率一师北返,并待敌情完全明了后,再考虑部署。届时请粟提出计划告。”11日,中央军委在发出“庆祝盐城大胜,望对指战员传令嘉奖”电报的同时,又提出“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

沙场点将,足见中央车委对粟裕的重视程度。接到中央军委12月9日的电报,粟裕当即于12月10日晚驱车北返,奔驰150公里,赶到位于涟水、沭阳交界处的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驻地张集12月15日,宿北战役打响。我军的部署是:以24个团的兵力,除以一部割裂敌整编第69师与整编第11师的联系,并阻击整编第11师外,集中三倍于敌的兵力,首先围歼立足未稳之整编第69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

战至19日,在宿迁以北全歼整编第69师师部及3个旅,共2.1万余人。军委、毛泽东18日来电,“庆祝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20日又来电指出:“歼敌二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初战旗开得胜,粟裕果然不负众望以此战为标志,华东战区终于摆脱被动,迎来了第一个转折。宿北战役的胜利,给敌人的一路以歼灭性打击,迟滞了另外三路敌人的进攻。

但就总的态势看,还只是把敌人的半包围圈打开了个缺口,必须取得新的作战胜利,才能实现我军战略意图,取得完全主动。战场态势决定我必须马不停蹄,转入新的作战事实上粟裕在宿北战役即将结束之时,就已着手筹划下一个战役了。粟裕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思索着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宿北战役”结束以后的第二步作战,宜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庄、峄县、台儿庄,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军委指示在鲁南作战,使鲁南获得巩固,实际上是指出了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山东将是华东的主要战场”,粟裕想,“如果继宿北战役之后再在鲁南打一个大歼灭战,不仅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使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完全会合,而且能为今后在山东作战创造良好的战场条件。鲁南巩固了,以后南下、北上或西进,我军都会取得行动的自由。”

陈、粟研究决定:主力北进鲁南,寻歼鲁南之敌,并于12月24日联名上报军委。军委当日迅即回电同意。针对鲁南的地形、民情以及敌我双方兵力兵器对比和战斗力等情况,并结合军委关于“整编第二十六师系敌鲁南主力,该师被歼,全局好转;若先打弱敌,则恐一时不能解决鲁南问题”的指示精神,陈、粟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之后一致认为,先打强敌我军虽有不利因素,但有利条件更多。特别是战役一开始即可集中27个主力团,打敌整编第26师和快速纵队6个团,兵力四倍半于敌,是绝对优势,可以实现战役上的以多胜少。同时,敌整编第26师和快速纵队虽是强敌,但它孤军突出,态势不利,而且与冯治安部有矛盾,在它受攻击时,冯部有很大可能不会来援因此,我军有把握取胜。

先打强敌第26师和快速纵队的决心定下后,陈毅、粟裕随即下达作战命令:第1师、第1纵队、第8师秘密兼程北上,会同已由鲁中到达鲁南之第9师、第4师一个团,及原在鲁南方向作战之第10师、滨海警备旅和鲁南军区特务团,准备首先歼灭敌整编第26师及第1快速纵队;尔后再乘胜扩大战果,直下峄县、台儿庄,歼敌整编第33军一部或全部各参战部队夜行晓宿,迅速隐蔽北上。

1947年1月2日22时,我军参战的27个团分左、右两纵队提前两小时发起攻击。敌人在我解放区军民的严密封锁监视下,犹如瞎子,对我军的这一重大作战行动居然毫无觉察,其第26师的师长马励武还在峄县过元旦未归,失去指挥的敌军晕头转向,仓皇应战。激战至3日,整编第26师大部被歼4日,就在我军即将对敌快速纵队发起进攻时,天气由阴转雨,雨中夹雪。

参谋人员向粟裕请示:“计划要不要改变?”“不变!”粟裕果断地回答,“雨雪交加,道路难行,会把重型装备陷在那里,敌人就更难逃了。这是天老爷在帮我们的忙啊!”然而,快速纵队毕竟是“国军精华”,且又是蒋纬国苦心经营的,因此,虽然云层很低,但敌人还是设法派飞机来支援它的地面部队。不料,敌军规定的空投联络标志被我侦听到了。粟裕立即传令部队选定地点,布置起假的地空联络标志,敌人的一部分援救物资果然投送到了我们的手上4日上午10时左右,敌见空中和地面增援无望,开始脱离阵地落荒突围。

粟裕见敌阵势已乱,命令各部队迅速出击。按照粟裕的命令,我军左、右两纵队以追击、侧击、堵击等手段,用炸药、集束手榴弹爆炸等办法,打炸坦克及装甲车辆激战至15时,将整编第26师余部及第1快速纵队全歼。按预定方案,下一阶段作战任务是寻歼敌整编第33军,并相机收复台儿庄、峄县。但此时敌整编第33军见整编第26师及第1快速纵队被歼,已于5日全部退缩到运河以南,背靠徐州,依托原有工事防御,寻歼该敌战机已失。战场敌情的变化,要求我军的作战计划也必须立即变更。

敌变我变。粟裕经过冷静分析后认为:如果攻打峄县,在我攻击方向的侧翼,会遭到鲁南重镇枣庄之敌的攻击。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关于巩固鲁南的指示,创造较好的战场的条件,只打下峄县不行,还须攻克枣庄。尽管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些,但对打开鲁南局面极为重要。因此,粟裕提出下一阶段同时攻取峄县和枣庄的建议,

取得了陈毅的赞同,并迅速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9日拂晓,粟裕率部分人员组成的轻便指挥所到达峄县、枣庄前线。指挥所尽量靠前设置,这是粟裕指挥作战的一个特点,因为

这样做能够及时了解并处置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当天晚上,鲁南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即攻峄县、枣庄战斗发起攻峄战斗进展顺利,11日晨1时全歼守敌。攻枣战斗则一度受到挫折。因枣庄系工矿市镇,建筑物比较坚固,敌人的工事较强此时,敌援军欧震集团的3个整编师已推进到新安镇两侧,其中两个师距枣庄仅15~20公里。必须在敌援兵到达前迅速拿下枣庄。

粟裕果断调整攻城部署,令第1纵队派两个团,第8师派一个团协助第1师攻打枣庄。各部经充分准备后,于19日下午对枣庄守敌发起总攻。20日13时,枣庄终被攻克。鲁南战役经过两个阶段连续作战,全歼国民党军美械装备的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和曾在缅甸作战被称为“国军精华”的第1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创造了空前大胜纪录。特别是干脆彻底、迅速歼灭了全副美械装备的敌主力师和机械化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对华东以至全国人民是个很大鼓舞。

1月2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陈、粟、谭的电报指出:“三十五天内你们歼灭第69、第26、第51等3个整师,取得空前大捷。”

1月下旬,山野、华野正式合编,下辖第1至第12纵队(缺第5纵队),此外,还有一个特种兵纵队。与此同时,撤销新四军和山东、华中野战军的番号,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陈毅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两大野战军在胜利中实现了统一。

标签: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174